《三国演义》相关内容
一、草船借箭相关
老版集数及真相:老版《三国演义》34 集赤壁鏖战之草船借箭。事实真相是历史上或确有其事,但故事人物并非诸葛亮,而是孙权。据《三国志·吴主传》裴松之引注《吴历》引述,孙权多次向曹操军挑战,曹操坚守不出。孙权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察看,曹操下令军队严加防备,箭弩不得妄发。孙权在曹操面前行了五六里路后折返,走时还击鼓奏乐挑衅,曹操叹息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。而《魏略》说法不同,称孙权乘大船,曹操下令射箭,万箭射在船上使船体倾斜,孙权下令掉船头使船受箭平均后安然返回。
参考链接:百度百科 草船借箭;央视网 赤壁鏖战第 34 集草船借箭
二、《三国演义》主要内容
历史风云与故事主体:描写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历史风云,以战争为主,诉说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及魏、蜀、吴三国政治军事斗争,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。反映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转化,概括这一时代历史巨变,塑造一群三国英雄人物。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,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,全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(又称《三国志演义》),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。全书大致分为黄巾起义、董卓之乱、群雄逐鹿、三国鼎立、三国归晋五大部分,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,既有情节又有兵法韬略,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,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,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。
作者及其他作品:罗贯中(约 1330 年 约 1400 年),元末明初小说家,名本,字贯中,号湖海散人,山西并州太原府人。早年参与反元起义斗争,明朝建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。编著的小说有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《隋唐志传》《残唐五代史演传》《三遂平妖传》等,其中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(又称《三国演义》)是其力作,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,他还有多方面艺术才能,尚存杂剧《赵太祖龙虎风云会》。
三、赤壁之战内容简介
战争背景与过程:东汉建安十三年(公元 208 年),孙权、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。曹操败袁绍、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,于七月自宛挥师南下,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。九月曹军进占新野,刘表死,刘琮不战而降,依附刘表的刘备仓促南撤。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,刘备在长坂被曹军大败后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其结盟抗曹。孙权命周瑜为主将、程普为副,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。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,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,周瑜采纳黄盖火攻计令其致书曹操诈降,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,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,孙刘联军乘势出击,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曹仁固守江陵,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分占荆州要地。
战争结果与意义:赤壁之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,孙权、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,此战为日后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。
四、三国演义部分解释
表彰雪片告急:是夸张写法,意为上报表章像雪片一样多。
左右密报:“左右”指何进手下近侍(仆人),说明何进手下有二五仔。
五、与张飞有关的重要章节名字
桃园结义: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
怒鞭督邮: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
三英战吕布: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
当阳桥喝退曹兵: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
耒阳县引见庞统: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耒阳县凤雏理事
义释严颜: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张翼德义释严颜
葭萌关大战马超: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
智取瓦口关: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老黄忠计夺天荡山
被害身亡: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雪弟恨先主兴兵